短短半月,得到了自己老娘傾力支持的公孫珣就開始在洛陽內(nèi)外聲名鵲起。
正所謂,官面上的人敬重你的權(quán)位,在野的人敬重你的出身,但所有人都敬重你的‘德行’和小錢錢!
所以,當一個當朝九卿的弟子,勉強算是名族的世家子弟開始用小錢錢來換‘德行’的時候,那自然會效果卓群,更別說還有許攸這樣的才智之士為之奔走了。
實際上,等到了六月天氣漸熱的時候,由于義舍已經(jīng)借著原本的酒樓、宅院粗粗成型,莫要說公孫珣在洛陽那邊如何如何了,就連韓當在緱氏這里都成了一位‘大豪’!不知道多少亡命之徒來投奔他,連劉備都在那個義舍里樂不思……呃,樂不思斗犬了。
而上下都有了人脈以后,公孫珣還偷偷讓人趁機散播什么傳言之類的——比如說公孫三兄弟乃是遼西一條龍,龍首龍身龍尾俱全;還有什么公孫二郎公孫珣人稱洛陽及時雨,緱氏呼保義;甚至還有什么平生不識公孫珣,盡稱英雄也枉然之類的東西。
這些說法,全都是公孫大娘最新來信中欽定的,有些還是挺靠譜的,比如說前兩個說法,一個明顯針對士人,一個明顯針對底層;但有些著實坑兒子,比如說最后一個……這口氣太大了點,人家死在黨錮之禍中的八駿之首李元禮也不過是天下楷模而已,換那個袁紹來用這個外號也倒無妨,可你一個遼西來的邊郡子弟,有什么資格用這種名號?
實際上,這話剛傳出去不久劉寬就帶黑眼圈來找自己談心了,公孫珣也麻溜的叫停了這種造勢。
當然了,總體而言,這種生活還勉強稱得上是如魚得水的……來洛陽干嗎,當然是來學經(jīng)的,也就是混文憑的,然而這里有掛科嗎?有就業(yè)資格證考試嗎?
或許有。
但是考核標準是什么,難道是學問?當然是‘德行’和‘名聲’了!所以公孫珣能不如魚得水嗎?
不過,這種好日子在六月中旬的時候忽然間就到頭了,因為一連串不受公孫珣控制,卻極大影響到了他的高端事宜突然就發(fā)生了。
話說,這惹出事的不是別人,正是那個喜歡上書亂說話的蔡邕蔡伯喈……當然,公孫珣可以發(fā)誓,人家這次上書真的誰都沒有得罪,也真的是誰都沒有妨礙到。實際上,蔡邕的這次上書所言的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,甚至可以說,僅此一事就足以讓他載入史冊。
直說吧,人家蔡邕這次提的建議是修建石經(jīng)!
后漢以經(jīng)學為國家意識形態(tài)的根基,官方定